欢迎访问五大连池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
五大连池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
APP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APP
新闻资讯
玉米大斑病防治技术
玉米大斑病是我省主要玉米病害之一,由大斑病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 turcicum(Pass) Leonard&suggs]引起,多发生于玉米生长中、后期。一般底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病斑沿叶脉扩展,呈灰褐色或黄褐色,多为长梭形,长约5~10cm,宽约1cm,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密生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病斑接连成片,叶片整片枯死。玉米大斑病属气流传播流行性病害,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病害流行的最主要环境因素,一旦多雨多雾或连续阴雨,病势迅速扩展蔓延。 玉米大斑病田间为害症状 防治建议: 1.农业防治。合理灌溉,洼地注意田间排水。及时追肥,增施磷钾肥,防止后期脱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种植感病品种、发病条件适宜地块,可在发病初期,田间喷施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井冈·蜡芽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等生物药剂,或喷施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羟胺、唑醚·氟环唑、氯氟醚·吡唑酯、丙环·嘧菌酯等可兼防北方炭疽病、灰斑病、鞘腐病、纹枯病等其它病害的化学药剂,实现“一喷多防”,并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1次。同时,可加入碧护、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实现“一喷多效”。 3.科学施药。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航化作业时,应添加航化专用助剂,且每亩喷液量应达到1.5升以上,以保证防控效果。配药及作业过程中,应做好人员的安全防护,避免药液与人体直接接触。农药包装废弃物应统一回收,打药剩余的农药残液禁止随意排放到田间、地头及水源地附近。
9次
2025-07-21
新闻资讯
肉牛夏季热应激综合防控措施
夏季炎热天气会导致肉牛发生非特异性生理反应,也称热应激。主要表现出食欲减退、生产性能及免疫力下降,热应激严重可以引发疾病或加重其它病情,对肉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构成严重威胁,热应激比冷应激对牛的伤害更大。2025年7月份北方持续高温,加上气候潮湿,加重肉牛热应激反应。如何在高温炎热天气情况下,有效预防肉牛发生热应激,对保障肉牛养殖生产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1. 肉牛热应激综合评定方式 一般通过干湿球温度计的读数进行温湿度指数(THI)的计算:THI=0.72×(干球读数+湿球读数)+40.6。牛舍的THI值小于74时,牛只处于舒适的环境状态,当牛舍的THI值为75~78时,牛只处于轻度热应激状态下,THI值为79~83为高度热应激,84以上为严重热应激。 2. 预防肉牛热应激措施 为减少热应激给畜牧业带来负面影响,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减少热应激给肉牛带来的负面影响,或使其适应热应激的管理方法。物理预防、肉牛的品种选育以及营养调控等是预防热应激环境对肉牛影响的有效措施。 2.1 物理措施 (1)提供凉爽的休息场所:确保牛有足够的阴凉休息区,以避免热量积聚。除充分利用牛舍建筑本身的隔热能力,还可通过搭建遮阳棚、遮阳网、树荫等方式降低热辐射。 (2)保持通风:对开放及半开放牛舍应加强自然通风,有门窗的牛舍要保持打开。有条件的牛场可采用机械通风方式辅助降温,如通风扇、吊扇等,确保空气流通,带走牛体表散发的热量。牛舍内应安装专用风扇,风扇的高度和角度应调整至牛不能碰触到,且能最大程度吹到躺卧、采食的牛体截面。 (3)喷淋降温:在高温天气下,可以使用喷淋系统或水浴帮助牛只降温,水浴时禁止使用较凉的井水直冲牛体。有条件的牛场可安装智能节水喷淋系统,同时保证风扇开启,以加速空气流通和降低温度。 2.2 饲养管理措施 (1)控制饲养密度:为了便于牛体散热,‌可以适当降低育肥牛的饲养密度,‌尤其是在夏季高温时期。 (2)调整饲喂时间:尽量在清晨和傍晚凉爽时段进行饲喂,避免中午高温时段喂食,减少牛只在高温下的消化负担。饲喂量应占60%~80%,饲料可以少量多喂,避免饲料剩余变质。 (3)充足饮水:高温天气下,应增加饮水量。需在多个地点提供充足、干净的水,防止脱水。检查水管和水槽,确保水质清洁,防止细菌滋生和水质恶化。 (4)保持环境卫生:保持牛体和环境卫生,减少蚊虫叮咬和病菌传播。
19次
2025-07-17
新闻资讯
【项目推介】五大连池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今日项目推介
1 项目名称:五大连池市双泉镇三合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旧办公室对外出租 竞价时间:2025-08-05 09:00至2025-08-05 10:00 挂牌底价:30000.00元 报名网址: https://wudalianchi.nongjiao.com/auction/detail-7714 2 项目名称:五大连池市新发镇永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图版定制货物采购项目 竞价时间:2025-07-23 09:00至2025-07-23 10:00 挂牌底价:24931.00元 报名网址: https://wudalianchi.nongjiao.com/auction/detail-7994
9次
2025-07-17
新闻资讯
玉米大斑病发生趋势预报
根据全省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网点田间监测,结合气象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全省玉米大斑病总体偏轻发生,种植感病品种、后期严重脱肥的局部地块可达到中等以上发生程度。防治适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 预报依据: 1.发病点次较低。今年我省6月12日于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卧牛吐镇地房子村田间始见玉米大斑病病株,晚于去年3天。截至7月14日,全省9590个玉米病虫害监测点,有4924个监测点监测到玉米大斑病发生,共涉及82个市县;发病点次14.5万个,占总调查点次的7.4%,较去年同期下降6.0个百分点。 2.发病株率较低。截至7月14日,全省发病田块平均病株率为5.08%,较去年同期下降2.95个百分点。目前绝大多数处于单病叶和单病斑的病害初发期。 3.气象条件有利。气象部门预报,7月中旬至8月上旬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多1~2成,平均气温较常年高0.5~1.0℃,整体利于玉米大斑病发生。 防治建议: 玉米大斑病是重要的流行性重大病害,其发生流行与品种抗病性、水肥情况及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各地应持续做好田间监测调查,密切关注天气状况,及时准确掌握玉米大斑病发生动态,因地制宜,宣传指导农户,对应防地块及早采取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病害发生,确保玉米生产安全。 1.农业防治。合理灌溉,洼地注意田间排水。及时追肥,增施磷钾肥,防止后期脱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种植感病品种、发病条件适宜地块,可在发病初期,田间喷施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井冈·蜡芽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等生物药剂,或喷施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羟胺、唑醚·氟环唑、氯氟醚·吡唑酯、丙环·嘧菌酯等可兼防北方炭疽病、灰斑病、鞘腐病、纹枯病等其它病害的化学药剂,实现“一喷多防”,并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1次。同时,可加入碧护、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实现“一喷多效”。 3.科学施药。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航化作业时,应添加航化专用助剂,且每亩喷液量应达到1.5升以上,以保证防控效果。
12次
2025-07-16
新闻资讯
【项目推介】五大连池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今日项目推介
1 项目名称:五大连池市莲花管理委员会元宝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边沟工程采购项目 竞价时间:2025-07-21 09:00至2025-07-21 10:00 挂牌底价:383940.00元 报名网址: https://wudalianchi.nongjiao.com/auction/detail-8077 2 项目名称:五大连池市新发镇德都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太阳能路灯货物采购及安装项目 竞价时间:2025-07-18 09:00至2025-07-18 10:00 挂牌底价:308000.00元 报名网址: https://wudalianchi.nongjiao.com/auction/detail-7125
11次
2025-07-16
新闻资讯
农业执法大队开展夏季农机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夏季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农机作业频繁,道路安全风险随之增加。为有效防范农机事故,保障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五大连池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积极响应上级要求,开展了夏季农机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多措并举,工作进展顺利。在执法方面,实行警农联合执法模式,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公安交警大队、交通综合执法部门协同合作,重点查处拖拉机违法载人、超载超限、黑车非驾等行为。本月内,联合执法8次,形成了强大的执法合力。在隐患排查上,执法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乡村道路等农机作业重点区域,细致排查无反光标识、标识不齐全、报废车辆上路等问题。截至目前,执法人员已为农机车辆粘贴反光标识300余贴,并耐心指导农机手正确操作和保养机械,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宣传教育工作也同步开展,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单800余份,悬挂安全条幅10余条,向农机驾驶员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提醒他们遵守交通规则,有效提高了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隐患整治方面,农机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排查和治理,执法人员深入村屯为农机车辆粘贴反光标识,大大提升了夜间行车安全性。在安全意识提升方面,宣传教育活动覆盖面不断扩大,执法人员边执法边宣传,显著提高了农机驾驶员和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引导群众自觉拒乘违法载人农机车辆。 下一步,五大连池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开展农机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巩固已有成果,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出行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49次
2025-07-15
新闻资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明白纸
一、什么是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二、为什么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农作物生长的根基在土壤,植物养分60-70%是从土壤中吸收的。土壤养分种类很多,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农作物吸收利用较多的,如氮、磷、钾,叫做大量元素;第二类是农作物吸收利用较少的,如硅、钙、硫、镁等叫做中量元素;第三类是农作物吸收极少的,主要是铁、锰、铜、锌、硼、钼等叫做微量元素。土壤中包含的这些营养元素,都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当土壤营养供应不足时,就要靠科学合理的施肥来补充,以达到供肥和农作物需肥的平衡。 三、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 一是提高作物产量,保证粮食生产安全。通过土壤养分测定,根据作物需要,正确确定施用肥料的种类和用量,才能不断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使作物获得持续稳定的增产,从而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二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肥料在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中占比很高,但是施入土壤的化学肥料大部分不能被作物吸收,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肥料,在土壤中发生挥发、淋溶,被土壤固定。因此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浪费,对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至关重要。三是节约资源,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在能源和资源极其紧缺的时代,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四是减少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合理的施肥会造成肥料的大量浪费,浪费的肥料必然进入环境中,造成大量原料和能源的浪费,破坏生态环境,如氮、磷的大量流失可造成水体的富养分化。所以,使施入土壤中的化学肥料尽可能多的被作物吸收,尽可能减少在环境中滞留,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也是有益的。 四、测土配方施肥包含哪些内容? 目前,测土配方技术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采土化验、分析配方,更多以集成模式推广、应用智能施肥系统等方式多措并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一是强化数据挖掘应用。系统整理、充分挖掘近年来田间试验、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耕地质量监测点、第三次土壤普查等数据,精准优化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比例,调整配方肥养分形态配合,强化基肥追肥合理运筹,制定县域肥料配方和施肥方案,多渠道向社会公开。二是推进“三新”模式落地。大力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
10次
2025-07-15
新闻资讯
玉米螟防治技术
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是我省玉米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对玉米植株地上部分各部位进行危害。心叶期,幼虫潜入心叶丛蛀食,叶片展开时出现排孔;散粉后幼虫开始向下转移,蛀入雄穗柄或茎秆,遇风易造成倒伏;穗期,幼虫取食花丝及雌穗顶部幼嫩籽粒,影响玉米品质。 (玉米螟田间叶片、茎秆、穗部为害症状) (玉米螟卵、幼虫、蛹) (玉米螟雄性成虫和雌性成虫) 防治建议: 对预计百秆活虫数量超过30头的地块,应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1.性信息素诱杀成虫。于玉米螟成虫羽化初期,选用持效期2个月以上的性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诱杀成虫。 2.释放赤眼蜂寄生虫卵。于玉米螟产卵初期首次释放赤眼蜂,间隔5天第二次放蜂,再间隔10天第三次放蜂,每次每亩投放蜂量5000头,每亩总放蜂量15000头。可人工投放或植保无人飞机投放。 3.药剂防治幼虫。一般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或飞机航化作业田间喷雾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苏云金杆菌(Bt.)、印楝素、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或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药剂,化学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四唑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乙基多杀菌素等杀虫剂及其复配剂。同时,可混用吡唑醚菌酯、唑醚·氟环唑、肟菌·戊唑醇等药剂兼防玉米大斑病等病害,混用噻虫胺、噻虫嗪等兼防玉米蚜虫,实现“一喷多防”“一喷多效”。对于重发地块,可在雌穗期再施药1次防治幼虫。 4.注意事项。无人机航化作业,每亩喷液量需保证在1.5升以上。配药及作业过程中,应做好人员的安全防护,避免药液与人体直接接触。农药包装废弃物应统一回收,打药剩余的农药残液禁止随意排放到田间、地头及水源地附近。
69次
2025-07-14
新闻资讯
【项目推介】五大连池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今日项目推介
项目名称:五大连池市兴隆镇星火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中草药苗货物采购项目 竞价时间:2025-07-17 09:00至2025-07-17 10:00 挂牌底价:27200.00元 报名网址:https://wudalianchi.nongjiao.com/auction/detail-8087
9次
2025-07-11
新闻资讯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炭疽防控技术要点(第二版)》
编者按:汛期是炭疽高发期,雨水冲刷导致疫源地土壤中的炭疽芽孢杆菌暴露地表并在低洼地富集,汛期家畜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侵袭,炭疽发生和流行风险增大。为指导从业人员、基层动物防疫和疾控人员做好炭疽防控工作,降低疫病传播风险,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编写了《炭疽防控技术要点(第二版)》,现予转载,供广大读者参考。 疾病概述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畜健康。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 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其中肺炭疽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病原学 炭疽芽孢杆菌有繁殖体和芽孢两种存在形式。在宿主体内以繁殖体形式存在,为革兰氏阳性的粗大杆菌,形态呈棒状,长5—10μm,宽1—3μm,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成链,无鞭毛,在生物体内或特定培养基中可形成荚膜。在环境或营养缺乏的状态下以芽孢形式存在,芽孢在高温、紫外线和电离辐射、化学物质和压力等恶劣条件下可以存活数十年。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患病动物和因炭疽死亡的动物尸体以及受污染的土壤、草地、水和饲料都是主要传染源。炭疽芽孢对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其污染的土壤、水源及场地可形成持久的疫源地。 2.传播途径 主要经皮肤、消化道、呼吸道传播。动物或人破损的皮肤及黏膜直接接触病原菌,摄入被污染的食物、饮水等,以及吸入带有炭疽芽孢的尘埃、飞沫等都可导致感染,也可通过昆虫叮咬传播。 3.易感性 各种家畜和野生哺乳动物对本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草食性动物易感,常见于羊、牛、马、驴、骡、骆驼、象、鹿等。杂食动物如猪、狗、猫易感性较低,存在隐性带菌情况。 野生肉食动物如虎、豹、豺、狼等亦可感染。家禽一般不感染。 人对炭疽易感,发病情况与职业、受感染的机会、接触频率和剂量以及病菌毒力有关。 4.流行特征 呈地方性散发流行,当前主要发生于我国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其他地区偶有报告。全年均可发生,有一定季节性,多发生在吸血昆虫活动频繁、雨水多和洪水泛滥的季节,每年的7—9月是炭疽的高发季节。 临床症状 1.动物感染炭疽临床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5日。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的潜伏期为20天。 牛:最急性病例无明显临床症状突然死亡。急性病例体温升
41次
2025-07-10
共 730 条
  • 1
  • 2
  • 3
  • 4
  • 5
  • 6
  • 73